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贵阳:打造发展环境最理想生活环境最适宜的西部城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江西鄱阳湖现代物流园  点击数204  更新时间:2011/5/30 8:28:3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爽爽的贵阳,山清水秀、地美人和,是个宜居也宜发展的好地方。 
    推进工业化,会给这里带来怎样的冲击与变化? 
    贵阳在探索中寻求答案—— 
    让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发展,生态与工业和谐相依,使美丽的城市增添更多灿烂,弹奏出美丽与跨越的交响曲。 
    让"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人都是环境建设者蔚成风气,各种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把贵阳打造成"发展高地"。 
 
    让大工业带来大发展,大交通带来大物流,大物流带来大市场,托起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城市,进而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显现出更强大的聚集力、辐射力、影响力。 
    (一) 
    "工业大发展,必然会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形成一组对立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贵阳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摒弃了这种思维定式。 
    "贵阳实现大发展,不可能回避两组矛盾:既要发展好工业又要保护好环境,既要追求发展速度又要确保发展质量。"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能不能解决好这两组矛盾,变’两难’为’两赢’,是我们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水平和执行能力的重要标准。" 
    认识走到这一步,贵阳逐渐对自己的资源进行新的梳理和分析。 
    贵阳磷、铝资源丰富,但在过往的开发史中,却在某种程度上掉进了资源陷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开发模式,让贵阳一度被列为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全国三大酸雨城市。 
    在反思中,贵阳创造着矿产资源开发新模式。与此同时,也对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气候资源、生态资源重新品味和审视。面对这样几笔巨大的财富,他们认定,贵阳,发展工业、保护生态、发展旅游,必须举翼齐飞。 
    在贯穿生态文明理念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中,透出满目"绿色"。"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显山"、"露水"、"见林"、"透气",成为这个城市努力追求和展现的鲜明个性。 
    十大工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千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行动渐次推进,与此同时,贵阳森林覆盖率年增一个百分点的势头不减。全市绿地率40.12%、绿化覆盖率41.13%,坐拥总长374公里、总面积145.6万亩的林带,成为"贵阳优势"中一个耀人眼目的亮点。凭借生态突围,贵阳逐渐在中国城市版图上崭露头角;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生态环境大改善,彻底杜绝酸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46天。 
  爽爽的贵阳,有了避暑之都、温泉之城两张名片,旅游好戏连台,高潮不断。今年将进入第五个年头的避暑季活动,已经成为打造"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形象品牌的有效载体。一边打"清凉经济"牌,一边打"冬季温泉"牌,旅游业已成为贵阳后续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打造中国夏季会展名城,也正在由设想渐次开始实施。 
    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贵阳的干部群众,对怎样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保持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怎样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有了更富辩证色彩的深刻认识。 
    保护青山绿水,眼睛要盯住"量",但也不能忽视"质"。小孟工业园区削平三座小山破解土地难题,得到大片用地,园区在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到23个。小河区的同志说,此举意义不仅限于土地,更在于昭示一种新的生态工业理念,可以说是被生态环境理念逼出来的。他们算了几笔账:其一,荒山空着,不算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园区、"绿色"工厂,才能变出"金山"、"青山"。其二,工业发展带来的积累和财富,能够让我们"财大气粗",有胆量、有能力、有资本去科学地、有计划地、有规模地提高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的质量。 
    这样的算账,在贵阳并非孤例。 
    高新区清退17家技术落后企业,利用老厂房、场地,建起了LED用蓝宝石衬底项目生产厂房、中电振华新材料基地等高科技产业,园区工业有"质"的提升。 
    对生态环境的执着追求和严格要求,促成了贵阳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倒逼机制"逼"出贵阳工业四个转变:产业结构由偏重向轻重协调发展转变、产品结构由初级向精深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产业水平由低端走向高端。 
    四个转变,让贵阳选择工业项目有新的标准--"我们需要的是占据产业最前沿、最高端、具有巨大潜力,而且又符合贵阳实际,能够跟当地资源、气候优势和产业、技术特点结合起来的绿色产业、高新产业。" 
    一家外地企业想落户贵阳,由于是一个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被正在打造"避暑胜地、温泉之都"的贵阳一口谢绝。 
    只要跟生态文明城市要求不符的项目,贵阳坚决说"不"。在这样斩钉截铁的态度下,近3年来,市里每年婉拒300亿元以上的高耗能、重污染、低效益投资项目。 
    贵阳市境内现有8个国家4A级景区,红枫湖在其中颇具亮色。为了保护水源,它的旅游功能被果断叫停,对湖区周边的企业加大力度进行整治,严重污染企业被关闭。贵阳的同志说,有舍才有得,8个4A级景区少了一个,但换来多重效益很值得。"做这样的事,我们不犹豫,不懊悔。" 
 (二) 
    贵阳,在很长时间里,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态势并不起眼。 
    究其所以,环筑皆山,地偏西南,落寞无名,当是首因。 
    再者,北有成都、重庆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东有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实验区;往南,南宁东盟博览会热火朝天;向西,昆明昆交会影响力与日俱增。贵阳"有一点冷清、有一点沉寂"。 
    其实,说到底,资源配置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才是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在探索中,逐渐找出诠释:打破冷清,打破孤寂,重在让资源重新配置,把环境这一生产力在工业发展进程中最大化释放。如此一来,区位劣势、发展进度上的不如人意,都是可以破解的,或许这还是一个后发优势之所在。 
    贵阳的同志对这个问题想得越来越细,开始用心琢磨:一些省外知名企业为什么想来贵阳?一些来了的企业为什么又会萌生去意?答案是:来和去,企业都要算自己的账,都有自己的谋划:是不是更能降低成本?是不是更有市场潜力?是不是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是不是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甚至对于子女就学、生病就医,企业都有自己的考察和选择标准。一言以敝之,谁的资源配置最好,谁就最有吸引力,凤凰就会择枝而栖。 
    据测算,到2020年底,贵阳城市规模将会增大一倍以上。一个重要决策考虑,就是要通过大容量的城市载体,高度聚集市场、人才、信息等各类生产生活要素,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目前,贵阳已在谋划,以国际化的视野,为引进国外企业做好准备。修建国际医院、学校、居住小区开始列入研究范畴。"我们不能等跨国企业来了,才配置这些要素,而是要通过配置好这些生产生活要素,吸引跨国集团,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贵阳市市长李再勇藉此生发:从某种程度上讲,软环境建设比硬环境建设更重要。 

 贵阳,用行动,诠释对"软环境就是生命线"的理解。 
    小河区通过设立"园区建设项目集中办理手续服务日",为入驻项目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以前一个星期办理的手续,现在半小时内就能完成。 
    贵阳政务服务大厅开展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联合审批工作,新设立企业注册登记联合审批窗口,过去的"一站式服务"升级为"一窗式服务",传统的"串联式"审批变为"并联式"服务。 
    再清理、再审查、再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的"跟踪式"、"贴身式"和"保姆式"服务在贵阳已不算新鲜事。 
    智力引进、团队引进、领军人物引进正在成为软环境打造中的重要内容。贵阳的态度是:"想赚钱的,给他赚钱的机会;想要社会地位的,给他社会地位;想在贵阳有创业机会的,给他发展平台。" 
    打造西部地区要素配置最合理、发展环境最理想、生活环境最适宜的经济发展高地,贵阳,正在为之努力。 
    (三) 
    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构建、物流条件改善、消费市场壮大,都是这一过程题中应有之意。 
    道路是勾连城市各个要素的纽带,是建设生态工业城市的基础。 
    2012年,贵阳"一横一纵一环"和"三环十六射线"骨干路网将全面建成。 
    届时,金阳新区、三马片区、龙洞堡片区等区域将更好地承接中心城区辐射,长期隔离的花溪、小河、白云、乌当逐渐和主城区连成一片。 
    南环线和甲秀南路的建设,逐渐唤醒了花溪的发展潜力,金石产业园、高校集聚区、花溪国际汽贸城等正在崛起;机场路建成后,龙洞堡食品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总投资336亿元的市域快速铁路网建设将全面提速。 

    几年后,金阳、白云、乌当、龙洞堡、花溪将实现快速铁路"无缝换乘",两个中心城区与清镇、开阳、修文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呈现"卫星城"格局,真正发挥"同城效应"。 
    交通网络的完善,让贵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得到进一步地释放,装备制造、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多种产业给力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百花湖、龙洞堡、花溪、扎佐四个新城的规划建设,已经纳入议事日程。 
    交通格局的变化、城市规模的扩容、功能定位的拓展,必将带来整个要素配置和市场体系的深刻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会带来经济的转型升级,甚至可以带来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包括人的观念改变、素质提升。 
    贵阳工业化,将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更具高度的起点上,展开更加壮美的画卷。 
    后记 
    历时半月的采访调研,对话决策层,了解企业家、走近建设者,我们感受到一种渐渐放大的内聚外引效应,见证了一个努力践行工业大发展的贵阳新形象。 
    我们从决策层敢为人先的精明谋略,看出"跳"出贵阳看贵阳的气魄;从企业家大手笔的规划蓝图,看出对投资前景的坚定信心;从建设者现场忙碌的身影,看出"你追我赶"的激情干劲。 
    5月18日、23日及今日相继推出《让"火车头"跑起来》、《构建贵阳工业新版图》、《弹奏美丽与跨越的交响曲》三篇调研报道,从发展速度、发展平台、发展环境三个视角见证贵阳工业发展轨迹。 
    在全省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总结交流大会成功召开之际,本报"家事国是调研行"工业组将结束贵阳站的采访,把足迹和视觉移向遵义、毕节,关注两地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新思路、新目光、新举措、新进展,为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案例。(张兴 向永东 袁天志 孙晓蓉 王太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