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百年开滦打造现代物流龙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江西鄱阳湖现代物流园  点击数305  更新时间:2011/7/2 10:14:5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繁忙的唐山港开滦码头 
  开滦作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源头,创建之初便开我国煤炭物流之先河。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开滦集团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把现代物流列为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速度,创新发展模式,再次在河北省乃至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产业规模迅速提升。物流产业收入由2007年的32.6亿元,达到了2010年的493亿元,提高了14倍多。占集团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53%,成为企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
  经济效益保持领先水平。2010年实现利润2.88亿元,资金利润率18.64%,人均创收入、利润分别达到2000万元、11.7万元。
  创造了开滦物流品牌。形成了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生产服务性物流剥离,煤炭供应链管理、战略储配体系、市场交易体系“三位一体”煤炭专业物流发展新模式,“煤路港航”一体化运作、“一专多元”产业发展格局等四方面的突出特色,引领了我国煤炭物流的产业升级。
  彰显了企业美誉度。先后被授予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中国物流实验基地、中国物流产学研基地、中国煤炭物流领军企业、河北省物流领军企业等荣誉。2010年跻身中国物流百强第5名,国家级最佳创新能力物流企业。
  产业定位科学:竖起物流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航标
  
  只有树立开放思维,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大势、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机遇,顺势而为,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发展模式,才能引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开滦集团之所以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作为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基础支撑,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产业政策的机遇。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机遇。环渤海经济迅速崛起,即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唐山市实施“四点一带”战略,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为开滦集团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难得机遇。
  三是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比较优势。物流区位、煤路港航一体化、存量资产、品牌资源、客户资源、人才团队等方面的优势突出。
  四是逐步掌握了现代物流的运作经验。开滦集团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现代物流研究机构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多次组织高管人员到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学习考察,掌握了现代物流的运作方式和经营理念。
  开滦集团在科学研判物流产业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开滦集团现代物流产业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产业定位:生产性、综合服务型物流产业。发展方向定位:做大做高做强。
  做大就是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物流产业规模,开滦物流产业规模在河北省保持最大,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做高就是技术含量、管理水平、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要高,实现产业升级;做强就是抓好重点项目和技术支撑,努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物流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增强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转变物流产业发展方式,推动“六个转变”:从专业化水平方面,实现由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专业物流的转变;从物流业态方面,实现由单一煤炭物流向全球资源整合、建立综合服务型物流产业转变;从产业组织体系方面,实现单一的煤炭产品提供商向供应链管理服务商转变;从发展的空间方面,实现由封闭型企业物流向融入区域经济、在更大范围整合调配资源转变;从发展方式方面,实现由贸易物流向建设国家级煤炭物流储配体系、集约经营转变;从运作手段上,实现由粗放管理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绿色低碳发展转变。
  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的科学定位,使开滦集团物流产业步入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
  专业化管理:提供物流产业做大做强的制度保证
  
  只有建立适应物流产业专业化、社会化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管控机制,推动物流产业从主体企业剥离,实现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变,集中调配企业物流资源,才能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促进物流产业迅速成长。
  
  企业内部物流与采掘业剥离,搭建专业化物流管理体制。开滦物流经历了剥离、改制、专业化重组等阶段,实现了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的转变,物流管理向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组建了开滦集团国际物流公司。
  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构建科学化的管控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构建了“横向立法、纵向运行、资源共享、协同作战”的管控体系。
  整合内外物流资源,对物流资源集中调配。借鉴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对物流资源集中调配的做法,建立产品“销售五统一、物资供应四集中”的管理模式,对产品销售实施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统一回款;对物资供应实施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配送、集中结算;对设备实施集中管理和招标采购,发挥了企业的整体优势,提高了在社会市场的话语权,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以资本为纽带,与江苏沙钢集团、华夏董氏集团等企业联合成立物流公司,投资组建了开滦香港国际贸易公司。
  发挥比较优势:物流产业做大做强关键所在
  
  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市场价值的转变,才能做大物流产业规模,优化物流产业结构,提高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008年以来,开滦集团物流产业实现了连续三年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充分发挥了企业的比较优势。
  开滦集团发展现代物流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存量资产优势。拥有自营铁路、仓储库房、场地、设施等存量资产达3亿多元。具有完备的煤路港航一体化、布局合理的仓储配送基础设施。
  客户资源优势。开滦集团年煤炭生产能力达到6000万吨以上,在华北、华东、华南拥有广阔的供销渠道和稳定的客户关系。
  区位优势。唐山市是国家确定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全国流通领域物流示范城市,是煤炭、电力、钢铁等重化工业的聚集地,是河北物流“一带两通道”的冀东大通道,京唐港、曹妃甸是北煤南运、西煤东输的主要节点,得天独厚的物流区位优势为开滦发展物流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才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理念先进、业务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
  开滦集团依托企业的比较优势,创新物流运作方式,调整物流产业结构,形成了多种物流业态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煤炭专业物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供应链管理、储配体系、市场化交易“三位一体”发展新模式,集结国际、国内两大资源,通过洗选、加工、数字化配煤,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不断提高资源掌控度、市场话语权和盈利水平。2010年,全年外购煤3371万吨,其中直接配煤加工销售1175万吨,收入216亿元,占物流总收入的43.81%。
  物资仓储加工和逆向物流。形成了战略采购、招标采购、代储代销、煤钢互保、现货交易与电子交易相结合、风险对冲等运作模式。取消各单位的物资仓储小库,建立区域性物资超市,发展第三方物流,在服务企业内部的基础上,形成了运输仓储与公共信息平台相结合的公路港模式。开展废金属回收、精加工处理,打造专业化废金属逆向物流。2010年收入197亿元,占物流总收入的39.96%。
  运输服务物流。发挥公路、铁路、海运多式联运的优势,优化配送方案,服务于物流园区和区域网络。2010年运输服务物流收入合计3.2亿元,占物流总收入的0.65%。
  国际物流。依托香港公司和进出口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搭建国际物流贸易新平台。2010年直接进口煤炭187万吨,收入17.5亿元,占物流总收入的3.55%。
  汽车物流。按照河北省政府要求托管了河北国和汽车公司,将汽车物流纳入物流产业整体布局,扩大物流规模,调整物流结构,积极发展后汽车物流业务,形成了汽车销售、维修、服务产业链。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59.3亿元,占物流总收入的12.03%。
  创新商业模式:提高物流产业发展质量的内在源泉
  
  只有把握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趋势,创新现代物流的商业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现代化煤炭储配体系、市场化交割统筹结合,建立上下游企业一体化运作的全过程创价机制,才能提高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期,产业竞争主要表现为产业组织体系完整化的竞争。企业的边界应该以交易成本最低为前提。开滦集团打破企业内部物流、单一煤炭物流供应商的发展定位,在我国煤炭行业率先提出并构建了供应链管理、现代化煤炭储配体系、市场化交割“三位一体”的现代物流运营模式,开辟了我国煤炭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先河。
  构建煤炭供应链管理体系,发挥上下游企业一体化运作的优势。按照全球资源整合、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的发展定位,不断完善煤炭供应链管理网络。以资源、资本为纽带,形成了以集团所属全资子分公司为核心层,控股子公司为紧密层,外围参股、契约化、托管及合作企业为关联层的战略联盟。以重大物流项目为载体,成立了国内首家煤炭供应链管理联盟,共同提高对资源的掌控能力。
  开展供应链金融,为扩大物流业务提供资金支撑。借助信用证管理、信用担保、银行服务创新、投资理财等手段,向客户提供支付结算和融资解决方案等服务。围绕供应链上下游开展物流业务,坚持应收、应付对等,解决自身物流规模大,所需资金量大的问题。开展仓单质押、订单融资、变信贷为货贷的物流金融业务,降低了融资成本,不仅满足了自身运营的需要,同时有效解决了上下游用户的资金瓶颈。
  建设国家级煤炭储配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的集约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划、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规划“十二五”期间,在曹妃甸港和京唐港分别建设国家级数字化煤炭储配基地、唐山湾炼焦煤储配基地。
  构建煤炭市场交易体系,破解煤炭供需矛盾。创新煤炭交易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完善交易、交割和服务功能,有效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曹妃甸建设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力争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煤炭交易平台和价格形成中心。
  集约化发展:打造物流产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方向
  
  只有以重大物流项目为依托,推动贸易物流向实体物流的转变,站在国家和河北省能源战略的高度,优化生产力布局,建立沿海现代化新型物流园区,实现集约化发展,才能提高物流产业层次,打造河北省物流产业经济增长极。
  
  临港物流园区具有外向度高、运输便利、建设成本低、与工业集群配套等综合优势。开滦集团曹妃甸国家级数字化动力煤储配基地、唐山湾炼焦煤储配基地已经被河北省确定为煤炭物流“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
  曹妃甸国家级数字化煤炭储配基地。立足于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与曹妃甸煤码头二期工程相配套,实施全球化煤炭采购,封闭式集中仓储,数字化配煤加工,依托完善的供销网络,满足战略储备应急与日常经营需求,创造匹配性、一致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高附加值,生产标准化产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充分体现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安全、环保等低碳经济的要求。
  唐山湾炼焦煤储配基地。项目具有配制冶炼精煤、集中储煤场、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处理、交易市场结算、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六大功能。将建成国家煤炭供应链管理示范物流工程及世界一流炼焦煤储配基地。
  “两港”物流项目是开滦煤炭专业化物流的核心项目,是煤炭供应链增值的关键环节,具有规模大、调控能力强,与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下游企业合作建设,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发展模式先进,信息化水平高,供应链管理、煤炭储配体系、市场交割体系“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等方面的优势,在我国煤炭储配基地建设中具有示范作用。
  优化配置经营要素: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支撑
  
  只有按照建立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以物流产业发展战略为导向,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从理念、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才能助推物流产业跨越式发展。
  
  理念先行,引领产业高起点发展。整合资源的能力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立了“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的市场理念,“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资源整合能力”的发展理念,“安全、准时、快捷、经济”的服务理念和“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坚持与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构建稳定的供应链。
  搭建社会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开发建设了物流调度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和数据支持中心,实施物流现场监控、客户响应和实时数据跟踪,实现了数字物流;构建了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商业模式和管理体系,形成了覆盖煤路港航各业务节点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GPS卫星定位、视频监控、物联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物流运营过程的可视化、一体化水平。
  建立机制,超前防范经营风险。为保证物流产业的稳健经营、规范运作,按照物流企业的国家标准,与行业内先进企业实施对标,规范物流业务,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了物流运作水平。
  建设高素质人才团队,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产学研”相结合等多种渠道,加大物流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开发。
  开滦集团“十二五”时期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融入区域经济,做实“三位一体”物流运作新模式,加快发展速度、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生产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的千亿元级物流企业集团。
  发展目标:“十二五”末,实现物流产业收入1000亿元,利润20亿元以上,物流产业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50%以上。保持中国煤炭物流领军企业地位,力争由国家级物流实验基地晋升为国家级物流示范基地,打造中国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作者为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作者:张文学
  【专家点评】
  从传统的开采业到现在的物流业,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业务范围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企业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人力资源配备以及企业在理念、制度等方面要做出根本的调整,否则就不能实现转型。对于这些传统资源型企业,从以往以开采为主,到现在做供应链以服务客户为中心,意味着要打破企业在管理和发展思维上的路径依赖,并能成功地处理历史包袱。
  开滦集团的数字化储配煤基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业,而是涉及到供应链管理服务、应急理念与服务意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管理都提出非常严峻的挑战,相应地,其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也非常巨大。基于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我国煤炭储备模式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创造更加可靠的国家煤炭能源安全,更加有效地稳定煤炭市场,引导煤炭流通业的转型与升级,促进煤炭产业的精益发展,推动煤炭供需关系的和谐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钱平凡教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