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黑龙江]牡丹江构建立体物流网络的交通载体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江西鄱阳湖现代物流园 点击数317 更新时间:2011/10/17 18:15:5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9月28日,牡丹江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关注物流业发展的人都知道这个项目不仅承担着“四出城”的重任,还将进一步夯实我市物流体系的基础。 据牡丹江市物流协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牡丹江市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正在向专业化、信息化、立体化、多层面格局方向发展。牡丹江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作为全市重点建设的“十大项目”之一也引起了省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 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提出后,得到了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省交通运输厅表示在物流建设方面要建成“西有哈尔滨,东有牡丹江”的战略格局,打通陆海联运大通道。在未来几年间交通运输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方面,优先考虑牡丹江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项目。这个项目已被列入国家交通部“十二五”规划的首年建设项目。 “四出城”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牡丹江市公路物流事业虽有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其运行效率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就市区而言,空车配货等货运经营业户100余家,位于西十一条路的公路货运站占地面积57000平方米,只能入驻41家,停车能力不足50辆,其余业户散落城区大街小巷分散经营,“马路货场”、“马路停车场”,不仅影响市容,阻碍交通,还造成货运车辆特别是大吨位载货车辆来往于市内主要交通干道,给市区道路交通和居民出行带来严重的危害。 这种状况已远不适应物流业发展需要,也不适应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的“经营交通”发展战略的需要,更不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牡丹江市迫切需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多功能、国际化的物流中心。为此,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经过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批准决定建设“牡丹江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 物流产业带的重要载体 按照规划,国际物流中心设置A、B两区。建成后,不仅承担着“四出城”的任务,还将承担从俄罗斯进口大宗货物的存储任务。届时A、B两区间的12公里区间将建成物流走廊、绿色通道,形成物流产业带。 其中,A区位于距牡丹江市中心区3公里处的铁岭镇东,绥满高速公路与鹤大高速公路交会处节点上。位于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之一的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内,项目规划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预计6亿元人民币。国际物流中心A区建设项目采取分步实施,两期建设的方式进行。一期工程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 B区拟建在A区沿绥满高速公路向东12公里处的磨刀石镇苇子沟村,这个区规划占地110万平方米,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仓储基地、保税监管基地、对俄贸易货物集散基地,承担从俄罗斯进口的重油、木材、天然气等大宗货物的存储。今后还将把A、B两区间的12公里区间建成物流走廊、绿色通道,形成物流产业带。 项目建成后,将引进海关、检验检疫、金融、保险等部门进驻物流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不仅使中俄陆海联运大通道更加便捷、顺畅,而且可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形成集保税、仓储、国际贸易、货运代理、配送、仓单质押、信息网络平台为一体,功能比较完善的跨地域、跨国界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基地。 建设理念适度超前 这个项目建设初衷就是打造牡丹江市东北亚物流中心的载体之一,所以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之时,都做了提前考虑。 相关人士介绍,建成后,国际物流中心将以现代化设备、标准化设施、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信息化运营、人性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为目标,设计物资存储集散、货物配载配送、物流信息处理、商品加工流通、商贸综合服务、国际国内客运、金融质押担保、产品展览展销“八大”功能。 在将来的园区管理中,相关部门还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培训“四统一”管理,吸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于一处,集合货运中心、转运中心、加工中心、配送中心、仓储中心、服务中心“六中心”为一体,建成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领先的公共型现代物流中心。 其中一期工程将主要建设货物配载、物流仓储、停车配送、商务服务和综合管理等功能区,实现货运搬迁的目标,完成空车配货和重载车出城的任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