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安徽现代物流业应从三方面进行突破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江西鄱阳湖现代物流园 点击数193 更新时间:2012/8/6 11:34:1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是保持安徽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主导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强省”目标。在七个主导产业中,前六类产业均属于工业领域,而工业需要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与支撑。现代物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做大做强安徽主导产业意味着这些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而大规模的工业制造必须有大规模的现代物流为之配套服务,这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省区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目前中国物流业增加值在整个服务业增加值中的占比约为17%,物流业每增长6个百分点,可以拉动服务业提高1个百分点。同时,从国际国内物流发展经验看,凡是物流业活跃发达的地区,其制造业结构升级就比较快,正所谓“物流强,流通活;流通畅,经济旺”。 我国经济正在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驱动型,国内流通成为开拓国内市场、连结生产与内需消费的关键环节,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家和各省区重点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国家和安徽省均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举措。首先,政策支撑力度日趋加大。 2009年3月,国务院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列入“十大产业规划”。 2011年3月,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安徽于2010年4月和2011年10月连续出台了《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这都充分表明了国家和安徽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并有了实质性的推动措施。其次,产业地位日趋提升。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规模和速度稳步提升。 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国物流业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安徽沿江近海、南北通衢、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发展现代物流优势彰显。2011年安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60亿元,较2007年增长42%,年均增长10.4%。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共存互补的企业发展格局,徽商集团等一批国有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芜湖安得物流等一大批民营物流企业异军突起,省新华发行集团等企业内部专业物流规模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全省A级物流企业39家,其中5A级1家,4A级20家。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公、铁、水、航空运输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开发建设了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参与了全国16个省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联网攻坚工程。同时,中部地区崛起、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为安徽物流业开放和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就当前观察,安徽的现代物流业还存在一些不足。 (1)认识有待提升。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许多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政策支持上没有像对生产性企业的力度那么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物流资源布局分散;比照工业企业投资强度要求物流园区建设,不符合物流企业特点。一些工业制造企业仍习惯于自给物流,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现代物流业发展。 (2)环境有待优化。一些地方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部门分割的多头管理体制,不利于对物流业进行合理的整体统筹和规划。物流企业税负过重,在房产税、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基金、内部调拨物资涉及的税负缴纳等方面仍然不尽合理,挤占了物流企业利润空间,如我省按照营业收入总额的0.6‰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对流通企业来说数额巨大。 (3)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许多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基于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的现代物流技术发展较为滞后,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金融等服务于一体化的功能尚不具备。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牵涉环节众多,要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当前应从以下方面突破: 第一,在优化政策环境上发力。在政策层面上更加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特别是政府部门像支持“三农”、支持工业那样做好环境保障和政策支持,为物流业发展营造适宜政策环境。一是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予以扶持,在土地、信贷、税收上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对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化工程等项目给予资金补贴,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债、上市等方式融资。二是扶优扶强,着力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支持本土物流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加盟连锁和委托管理等方式对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托管,减少多头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 第二,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上发力。在微观主体层面上优化产业组织,一是引导制造、商贸、农业、金融等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推动物流需求社会化。通过资源整合、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以及发展物流金融等方式实现物流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联动,扩展业务范围和发展空间。二是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信息化标准建设和一体化的整合应用,加强物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外部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建设。三是加强经营模式创新。从供应链管理、物流一体化服务、现代物流与现代制造、现代物流与城市规划协调运作等多角度、全方位拓宽发展渠道,培育自有品牌,形成物流服务市场新的亮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三,在发挥行业协会职能上发力。积极引导物流行业社会组织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行业监督、服务、自律、协调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安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本省物流行业最权威、最专业的社会组织,由国家重点培育的15家大型流通企业之一的徽商集团作为会长单位,已拥有会员单位200多家,连续两年荣膺省属“百优社会组织”荣誉称号。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省物联要进一步发挥自身在物流规划制订、A级物流企业评估、政策研究、市场规范、统计信息调查、技术合作、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全省物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物流效率,维护物流市场有序竞争,形成政府支持、企业互动的良好发展局面。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