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江门制造业物流业如何联动突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220  更新时间:2012/9/4 16:14:0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是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的重点工程之一。就在8月份召开的广东省流通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汪洋提出,把流通与制造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原则。江门近日召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大会,业内人士以及专家学者共论两业联动突围路径。不过,有专家认为,江门两业联动尚在起步阶段,需要时间融合……

        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产业,也是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的产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产服务业处调研员张燕在会上表示,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发展,不仅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她说,从我省的经济情况来看,近年来制造业企业日益重视流程的改造,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企业物流运作水平显著提高,物流业也及时根据制造业的需求提升改造物流功能,逐步融入制造业流程,物流业服务能力大大提高,两业联动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全省有16个企业入选为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示范项目,两业联动带来了两业的共同兴旺发展。我省调查统计,接受供应链一体化综合服务的制造业企业,仓储周期普遍缩短约20%,产品包装费用降低52%,运输成本降低8%,管理人员的人工费用减少约20%。2011年我省物流业总费用占GDP比重是14.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个百分点,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州中洋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市场部经理傅华明也认为,两业联动是大趋势。“以前的物流很简单,没有那么高品质的要求。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外国客人要求提供的服务比较多,物流企业如果仅仅停留在以前的运输与仓储,很难应对形势发展。”

        “两业联动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大昌行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冠东告诉记者,当制造业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必须用现代的系统、现代的技术来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就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如果企业还是要自己包揽所有的事,要么就可能要花费很多精力解决物流问题,要么就可能会出现例如库存过多、保管不善等风险,自身发展肯定要受到影响。

本地企业较少涉及供应链运作管理

        “这几年来,江门市的物流业随着省的大力支持,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江门市经信局副局长王健敏提出,江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相对比较低,很多制造业企业还体会不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带来的生产方式优化、效率提升的好处,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也对如何更有效地与客户联动的模式感到困惑。

        “目前江门的制造业和物流业还处在一个磨合期。”广东德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江门分区经理李女士告诉记者,江门很多企业也在尝试做两业联动,但目前比较成功的两业联动企业也就只有两家,需要政府多些支持,专家多点支招。她认为,江门物流的行情还是蛮大的,特别是扩充到粤西片,前景相比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都要好。但是如果江门的物流行业不整合的话,未来还是难以发展。

        “江门两业联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五邑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联辉告诉记者,江门物流业发展规模比较小,按照现代物流的概念来说,很多企业甚至还谈不上是物流企业,还只是单一功能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有实力、有规模,能够进行供应链运作管理的企业还是比较少。即便是本地较有规模的几家物流企业,在全国来说也只是算小企业。他认为,这与本地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因为江门的物流业主要是服务本地制造业,对外省、外地区还没有覆盖能力,而江门本地经济总量并不大,产业结构也决定了这里石油、矿石、钢材等大宗原材料需求少,加上江门制造业私营中小企业比较多,自己找车运输或者外包一些仓储和运输业务就行了,从供应链角度整合物流资源没有规模效应,所以相对来说,这些企业对两业联合的认识也有点不足。

建好园区引入大企业带动联动氛围

        “我们并没有要求所有的企业要把业务外包出去,有能力的企业完全可以自己去做物流,你应该先做一个这样的自我判断,诊断好自己的真实状况。” 暨南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副院长陈海权就认为,不是所有的制造商一开始就愿意外包,当江门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部分的企业就会自动把业务外包出去。

        “我们觉得这是个市场需求的问题,家族企业如果根本不想做大,那也没关系,好好守着一亩三分地,他也会过好日子。”李冠东说,企业看到产品有一个很好的前景之后,他自己必然要想做大,发展去到一个瓶颈的时候,他必然要找物流公司。

        刘联辉则告诉记者,我国做得好的物流企业都是有依托的,如海尔、美的的物流主要就是依托大企业,因为这些家电企业产量比较大,物流量比较大,基本上可以让物流企业“吃饱”,这些物流企业再拓展一下,做一些小公司的业务,就会显得有一定规模。我国大部分做得比较好的物流企业,就是一些制造企业剥离出来的企业,这些企业原来是制造企业的附属公司,依托原来的母厂有主营业务。相对而言,完全在社会上拿货的物流企业除非有交通站台、港口等优势作依托,做得好的也不是很多。他认为,物流业本身就是辅业,江门如果有大型制造业企业入驻,肯定能带动物流业发展。

        除了吸引大企业进入之外,江门还可以引进大型物流公司,推动本地物流发展。刘联辉认为,政府也要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力度,虽然江门一直说要建设三大物流园区,但现在真正建好的没有一个。建设好园区之后,有配套的物流园区服务,江门可以整合外面的一些大企业进来,引进外省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带动两业联动的氛围,在物流业中起到一个互推作用。

【纵深】

创新模式 管控风险

两业联动路径何在?

        面对两业联动,制造业和物流业都有自己的疑问。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由于江门中小物流企业多,物流企业如何克服自身力量不足的问题,制造业如何管控联动后的风险问题,是两业联动必须考虑的要点。一些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则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多对两业联动、现代物流进行宣传、推动。

物流业规模小怎么办?创新物流模式增强物流能力

        “物流公司想要嵌合进中小企业是比较有难度的。”广东华泰纸业有限公司物流专员郑达锟就认为,企业在和物流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多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物流行业。

        “物流实际上要做好不是那么容易。”刘联辉也认为,很多企业对物流的理解不太透,还只是停留在仓库加车队的表面,“其实仅靠这个就出效益是不可能的,物流实际上是靠管理、集成出效益”。因此,两业联动对物流企业的要求较高,必须了解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而做出集成方案,尽量做到让企业库存为零、成本最低的理想运营状态。这样一来,物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要求比较高,既要懂企业生产经营,又要懂物流运作。但目前物流企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很多企业只是从事简单原始的作业,根本谈不上物流管理,容纳不了大学生,没有这个实力和规模,上升不了管理层面和作业层面。

        有货运代理公司也提出,如果要与制造企业联动,必须做得很专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业务,进而需要有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但目前江门许多物流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对此,刘联辉表示,物流企业可以创新一些物流模式,如搞物流连锁、加盟,扩大规模和网点,增强物流能力,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物流企业做强、做大了,制造企业才敢选择与其联动。政府部门则可以多做宣传工作,不仅要宣传两业联动的好处,让企业真正理解联动给双方带来的好处,还要让企业认识到什么叫物流,只有正确理解、认识物流的内涵、规律、原理之后,才能用好物流。政府部门还应该制订具体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并利用好、完善好江门已经搭建了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让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企业能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合作伙伴。

制造业如何管控风险?联动前考察签协议防范风险

        风险管控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在两业联动大会上,就有企业提出两业联动之后,制造业如何管控风险的问题。嘉宝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该公司对两业联动“有兴趣”,并已进入计划阶段。但她认为,江门地区参与两业联动的企业或物流业比较少,企业所掌握和了解的资讯较少。两业联动的资金投入较大,企业对两业联动的认知不够,对实施后是否产生经济效益,是否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如何去规避风险等问题都心存疑惑,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难点所在。她建议,江门应加大宣传两业联系为企业带来的好处,加大对企业资金和技术扶持,对实施两业联动较好的示范企业多作经验介绍和组织实地参观。

        “两业联动的确有风险,但风险是可防范的,制造业企业肯定要对物流商进行考察、选择、评价、跟踪,进而选择信誉好、实力强、服务好、费用低的企业。”刘联辉认为,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只能搭平台引导,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绝对不能强制性的“拉郎配”。目前制造业外包的主要是作业环节,如仓储、运输。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是制造企业自己来控制的,因为这涉及管理、信息化、组织、控制等环节。他告诉记者,即便是在美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也只有 40%多,而且只是作业功能外包,管理功能还不能外包,因为管理方面涉及企业机密。大企业剥离出来的物流企业能做得好一点,也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脱离母公司,要依赖母公司生存,不可能外泄商业机密,能与制造企业有紧密的联动。

        李冠东则说,做生意都有风险,关键是两家企业合作后怎样去面对风险,联动带来的风险要看双方经营的智慧。制造业企业和物流企业一起做项目时,可以定一个规则,包括一些守密规则,通过签署协议,确定双方未来一些领域的开放,进而防止商业秘密的外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