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博士解读《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勾画出了美好蓝图。 6月3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就川渝两地热议的话题专访了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博士,他从优惠政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建设进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李后强认为,成渝经济区要构建好“双核五带”,落实好规划,加快发展,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1问 机遇是什么? 74个项目和37项政策利好 华西都市报:《规划》公布后,您认为成渝经济区进一步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 李后强:成渝经济区内,由于以往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生态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内陆型经济特征明显,拓展对外开放难度较大等,这些都给成渝经济区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华西都市报:《规划》公布了一些重大项目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四川相关的有哪些? 李后强:《规划》涉及百余个重大项目和50余项重大政策,与四川有关的重大项目有74个,重大政策有37项。具体包括财政、金融、开放、土地、产业、就业、资源环境、统筹城乡、体制机制改革、区域一体化等10个方面的政策。 与民生工程有关的政策,很实在,如取消经济区内异地上学学生借读费、转学费;实现基本医疗保险机构互认和就医医疗费用联网结算;建立就业帮扶机制,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实现高速公路交费“一卡通”,统一成都城市群固定电话区号,天然气管网互联对接等。 2问 应该做什么? 要形成“双核五带”布局 华西都市报:国家出台《规划》来指导成渝经济区发展,在您看来,成渝应该做什么? 李后强:《规划》要求把成渝经济区建成“一中心、一基地、三个区”,即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格局。 华西都市报:“双核”是指成都与重庆,“五带”分别指的是什么? 李后强:这“五带”分别是:1、沿长江发展带。包括乐山、宜宾、泸州、江津、重庆主城区、綦江、万盛、南川、长寿、涪陵、丰都、忠县、石柱、云阳、万州。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集聚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轻纺食品、商贸、物流等产业。 2、成绵乐发展带。包括绵阳、德阳、成都、眉山、雅安、乐山。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 3、成内渝发展带。包括成都、资阳、内江、自贡、荣昌、大足、双桥、永川、璧山、重庆主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 4、成南(遂)渝发展带。包括成都、遂宁、南充、潼南、铜梁、合川、重庆主城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轻纺食品、油气和精细化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5、渝广达发展带。包括重庆主城区、广安、垫江、梁平、达州、开县、万州。重点发展天然气及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 这“双核五带”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天杯模型”,是放在四川盆地内的天然金杯,是5条彩带连成的一幅龙虎画面,尾巴与长三角经济区联结。 3问 支撑是什么? 打响“四川盆地造”品牌 华西都市报:按这“双核五带”布局,成渝的经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李后强:成渝经济区内的工业主导产业,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展,提升占据国际国内市场的份额,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打出“四川盆地造”品牌。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川渝要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电子谷”,形成一个整体,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 华西都市报:要打响“四川盆地造”品牌,成渝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产业支撑? 李后强:成渝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八大产业:一是装备制造业;二是汽车摩托车制造业;三是电子信息产业;四是民用航空航天产业;五是冶金和材料产业;六是化学工业;七是轻纺工业;八是医药产业。 4问 变化是什么? 成渝城市群迎来发展春天 华西都市报:成渝两地的城市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变化? 李后强:城市经济是当代主流经济,成渝经济区规划的重要目的是提升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群。《规划》公布后,将加快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依托重庆、成都“双核”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形成若干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体系结构合理的城市群。 华西都市报:这是否意味着成渝两地的城市发展的春天到了? 李后强:《规划》的公布,将优化重庆、成都核心城市功能。科学定位核心城市功能,强化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拓展城市外部空间,优化功能分区,推动产业集聚,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形成功能明确、优势突出、互惠共荣的发展格局。 5问 当前做什么? 将规划和政策转化为项目 华西都市报:《规划》公布后,成渝两地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李后强: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是利益,核心是机制。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搞好《规划》的宣传、解读和细化,分类逐项确定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工作主体,尽快把规划和政策转化为具体项目、建设资金。要在政府、企业、学界、群团等层面建立经常性交流机制。特别是要建立两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川渝之间特别是在合作示范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与重庆有关机构的沟通衔接,落实规划明确的政策措施和项目。 记者杨东见习记者唐爽 相关新闻 内江产业招商签约161.8亿 昨日,内江市举行“成渝之心·内江产业投资推介会”,20余户世界或中国500强 企业代表和30余户海内外上市公司,与内江市的27个招商引资项目“联姻”成功,投资总额达161.8亿元。 李后强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 (田映丽记者罗暄实习记者郑迁迁) Tags: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