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去年以来,商务部、财政部在全国启动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开展这一试点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有哪些具体措施?下一步如何推进?在10日召开的“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实施工作宣贯会”上,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司长向欣就这些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问:当前我国物流成本现状怎样?为何要进行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有何意义? 答: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201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9.4万亿元,约为GDP的18%,比世界平均值高6.5个百分点,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9.5个百分点。我国物流成本偏高,固然有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原因,但也有税费、路桥费、罚款等制度性成本过高,及物流资源分散、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 据中国物流协会调查,北京的蔬菜从新发地批发市场到社区零售店的这“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约为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新发地费用的4倍;尤其是近年来网购的蓬勃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加凸显。所以抓住城市共同配送“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广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模式,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物流设备利用率,减少物流环节,防止乱收费,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此外,实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是扩大内需、满足多样化消费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方面对物流配送的时效性和精细化服务要求更高,迫切呼唤构建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增强城市的物流功能。 实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还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城市共同配送有利于商品流通的合理调节与平衡,提高消费的便利性、安全性和商品质量;有利于提高配货装载率,降低流通成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问: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何时启动的,有哪些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答:2012年8月,商务部、财政部选取9个城市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与共同配送试点,2013年全国又增加15个城市共同配送试点。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络体系;现代先进技术应用,开展供应链、物联网、信息平台、冷链配送、路径优化、诚信认证等管理示范;标准化设备应用,鼓励改造或租用标准化仓库,规范厢式标准配送车辆,推广标准编码、带板运输、仓储笼运输;配送模式创新,鼓励在服务居民生活领域发展共同配送、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配送,突出快消品、生鲜食品、药品、家用电器等配送重点,满足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和便利化需求。 在商务部、财政部的指导下,各地以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为契机,加大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创新、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规划布局日趋合理,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如:上海市建立三级配送体系,依托连锁门站和社区门店网点优势,开展“网订店取”、“包裹代取”等增值服务,使电子商务“天网落地”,既扩大快递共同配送覆盖范围,也解决了上门投递诸多问题。成都市与德国邮政合作,科学规划城市共同配送,划分集中配送、共同配送两个阶段,设立示范区,选取试点行业、试点车辆,建设监管平台。湖北省中百集团(000759,股吧)江夏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为省内外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实现年配送商品800余万件,促使其生鲜销售比例提高至23%。 问: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如何推进? 答:当前,在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部分城市重视程度不够,城市共同配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环节,投入大,公益性强,需要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并与相关规划搞好对接衔接。二是各地物流工作的牵头管理部门不一,涉及部门较多,存在多头管理现象,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乱收费、乱罚款问题突出,协调难度比较大。三是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影响了配送速度和车辆满载率,“信息孤岛”、车辆空返、编码不统一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四是诚信监管体系缺失,配送各环节的监管和责任界定比较难。 构建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是建设大市场、大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部门、各地加强系统设计、整体部署,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城市共同配送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共同配送网络节点;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开展城市共同配送提供制度保障。 二要研究制订标准。试点城市应对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各要素、各环节进行规范,落实好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对缺少的标准,可先行探索制订地区标准。 三要创建良好环境。城市政府应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分管市领导负责,商务、财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城市共同配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相关规划,研究出台支持试点的本地化、差别化政策,享受水、电、税、地等方面的物流优惠政策。 Tags:现代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