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物流在济南“吃不开” | |
『 新闻来源:新民网 』 『 更新时间:2009/7/4 』 | |
储存在出口加工区的重汽保税货物 济南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的目标市场是济南及济南以西的地区。这部分地区外贸型企业较少,保税物流只能“出师不利” ◆导报记者 周晓艳 济南报道 “真没想到,到目前为止只有两家企业和我们签订了保税物流协议。”2日,易安达国际物流经纪有限公司济南出口加工区办事处张经理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和我们的预期差得太远。”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有关规定,企业在出口加工区开展保税物流业务,将享受关税减免、货物保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对进出口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但保税物流缘何在济南遇冷?地理位置“先天不足” 自4月份济南出口加工区获批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并开展研发、维修、检测等业务后,易安达成为区内第一家也是目前惟一一家保税物流公司。但直到6月17日,易安达才迎来第一批保税货物――中国重汽集团从日本进口的约400万美元的8台卧式加工中心。 导报记者了解到,在重汽报关手续准备齐全之前,日本已早早发货,货物只能滞留在青岛港。根据规定,货物滞港超过14天,就要每天按货值的万分之五收取滞港费。因此,重汽选择先把货物储存到济南出口加工区,成功报关后再运往企业。虽然二次物流将增加费用,但相比一天1.5万元钱的滞港费,要划算得多。 “如果不是报关手续暂不完备,重汽也不会把货物放在出口加工区。”张经理坦言,而另一家企业也是由于一般纳税人证明尚未获批才选择易安达的。 而事实上,保税物流的目的就是为企业暂缓缴纳税款,为这两家企业服务恰恰体现了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的功能。但张经理很担忧,“总感觉企业是‘逼上梁山’,而且企业数目太少,不成规模。” 张经理认为,原因在于出口加工区离保税需求大的进出口企业太远,或者说进驻出口加工区的外贸公司太少。“距离远,就会产生二次物流的费用和装卸损伤。”张经理说。 6月30日,济南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局长李世新告诉导报记者,“其保税物流的目标市场是济南及济南以西的地区。”的确,东部已有青岛、威海、烟台和潍坊4处保税物流区,作为山东中西部地区惟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济南出口加工区应有所担当,但济南及以西地区外贸型企业较少,保税物流功能也只能“出师不利”。“分批缓税”最具优势 但是,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的功能不可否定。正是由于保税物流功能的缺失,限制了现代化物流企业入驻,也导致大部分物流企业和需要上下游供应链支持的生产企业不愿意入区经营。不过李世新表示,济南市注册的外资企业已有1000多家,“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企业利用济南出口加工区这个平台进行保税物流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 其实,对于进口企业来说,出口加工区是进口货物的最佳仓储地;同时,出口加工区又是出口企业的“国外”,货物储存在出口加工区就相当于已经“出境”。 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料,如果数额较大,一次性缴纳关税会占用大量资金,同时企业往往不会一次就消化掉,出口加工区就可以为其提供保税仓储,用一批货缴纳一次税款,“这种缓税功能使企业灵活运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而在距离上又比青岛等地方便得多。”张经理认为,在分批缓税方面,对本地企业来说,济南出口加工区最具优势。 出口企业也可以利用出口加工区的 “境外”特殊监管区域性质,使提前退税成为可能,减少资金占用;而对于那些“零库存”境内外加工企业或贸易公司,则无须自设仓库,存放于加工区保税仓库内,既能避免国内外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也能提高货物流通效率。 保税物流应该成为众多企业进出口业务的抓手,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研究所所长彭志忠认为,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有利于增强济南外向型经济的竞争力。今后济南出口加工区将更趋向国际流行的“自由贸易区”,成为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特别是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开展保税物流的重要节点。李世新表示,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是“保税物流是主,加工贸易为辅”,保税物流是其今后发展重点。为了鼓励保税物流业务的开展,管理局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税收、房租及业务费用等方面给予减免和优惠,吸引更多现在物流企业和加工企业进入。 Tags:物流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