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西鄱阳湖现代物流园 >> 物流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赣府发[2009]22号
『 新闻来源:网络 』 『 更新时间:2010-8-27 』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赣府发[2009]22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加快推动我省物流业的发展,特制定《江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省物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做好统筹协调、改革体制、完善政策、企业重组、优化布局、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促进我省物流业健康发展。
    各设区市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分工方案,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江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企业和居民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物流业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全省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作为我省物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工业化步伐加快,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成为主要增长极,带动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我省物流业进入新的发展期。
    1.物流需求不断扩大,物流业规模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物流业呈平稳较快增长。2001-2005年,全社会货运量从2.45亿吨增加到3.32亿吨,年均增长8.3%;货物周转量从747.6亿吨公里增加到881.6亿吨公里,年均增长6.8%。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17080亿元,同比增长17.8%,反映出全社会物流需求的旺盛。旺盛的物流需求推动物流业迅速发展,物流总量呈逐年扩大态势。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全省形成了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200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为13.37万公里,公路网密度0.8公里/平方公里,以南昌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主骨架,省、市、县、乡相连接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其中高速公路2316公里,初步形成“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全省铁路营业里程2514公里,铜九铁路江西段建成,京九、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已完成,初步形成了“一纵二横”的运输格局,并全面建立了货运信息系统;水路通航总里程5716公里,拥有19个年吞吐量超过百万吨的码头,其中九江港年吞吐量超过4000万吨,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水运体系;建成5个民用机场,在建2个,辟有45条航线。不断完善的交通设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发达的通信网络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基本适应当前物流业发展需求。
    3.物流企业不断壮大,企业物流理念开始转变。2008年底,我省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共有2800多户,近两年实现营业额、利税均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代表着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涌现。一些企业开始接受现代物流理念,积极探索加强物流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部分大企业将企业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统一整合,实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仓储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有些企业还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摆脱繁杂的运输、仓储事务,集中精力抓主业发展和市场竞争。
    4.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组织保障,我省建立了由省发改委牵头的全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现代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南昌、赣州、九江等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口岸大通关形成的区域快速通关平台,实现了省内通关一体化、区域通关快速化,建立了与周边主要口岸“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开通了“赣粤港”直通口岸通道。出台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优惠政策,货物进出口的物流时间明显缩短,费用大幅下降。
     (二)面临形势。
    实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我省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抢抓国家产业振兴政策机遇的重要举措。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重要源泉,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我省物流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支持引导我省物流企业实施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对于提升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制定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危机,物流企业需要加快重组步伐,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平稳发展;需要主动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更需要充分发挥物流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3.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我省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省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我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我省企业的竞争力。作为国内物流最繁忙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区的共同腹地,国内外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我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改善物流条件,缩小我省与东部地区物流成本的差距,抓住国际和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我省投资,促进我省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大型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和绿色物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构建现代物流发展平台,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加快江西现代物流业发展,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物流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我省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又要从产业长远发展出发,解决制约物流产业振兴的体制、政策和设施瓶颈,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2.科学引导,协调发展。现代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相协调。
    3.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利于杜绝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为重点,优先协调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按规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有较强辐射功能、具备相应层次功能的物流项目。
    4.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区别对待差异化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基础条件,优化资源组合,运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将现有物流资源从功能和利用效率上得到全面提升。以整合物流资源为基础,以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整合与构建相结合,促进现代物流的有序良性发展。
    5.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发挥政府鼓励、引导和支持作用,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必要氛围,充分发挥企业在物流市场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
     (三)发展目标。
    力争在2009年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持产业稳定发展。到2011年,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网络,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物流运输格局,构建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培植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
    根据国家物流区域布局,我省为中部物流区域,南昌为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综合考虑我省交通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以及与周边省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重点发展五大物流区域,构建三级节点。构建以省会南昌为中心的高效便捷、功能完备、货畅其流、集散有序、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网络。五大物流区域是南昌、赣西、赣南、赣北、赣东物流区域,构成我省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大开放式物流框架。每个物流区域的主要中心城市建设地区性物流节点。其中,南昌为国内区域性物流节点;九江、赣州、鹰潭为国内地区性物流节点;新余、宜春、萍乡、上饶、景德镇、抚州、吉安为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依托五大物流区域和三级物流节点,重点建设一批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具有不同层次的专业化配送中心。加快建设不同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着力把南昌建成全国区域性物流基地,把江西打造成中部地区现代物流的主要枢纽。
     (二)推动社会物流资源整合。
    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拍卖、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部门物流资源,改造提高,完善功能,发挥效益。鼓励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效率,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衔接的物流运输机制,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加快物流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发展和引进物流中介服务企业、物流咨询企业、物流基地建设企业、物流设备制造企业、物流技术开发和研究机构等,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
     (三)加快培育各种专业物流主体。
    鼓励企业投资物流业,发展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批发等综合性物流企业。加快培育各类专业物流,包括:钢铁物流,将主业从原料到产品物流相关业务剥离,建立具有交易功能、仓储运转、加工配送、信息分析处理、融资、对外贸易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钢铁物流基地;有色金属物流,合理整合从矿产、原材料到各种深加工产品各环节的物流资源,提高物流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的整体优化;建材物流,以专业性较强的大型物流企业为支撑,推进建材物流企业与大型仓储式建材超市的联合;汽车物流,发展专业化、信息化的第三方汽车物流,提高供应链中各环节集成的信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农产品物流,鼓励引导物流企业深入农村市场,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商贸业物流,鼓励商贸物流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发展连锁超市、便民店、专营店、专卖店等多种商业模式,逐步构建安全、快捷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口岸物流,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货运资质的国际货代、船代等口岸服务企业,充分发挥海关、检验检疫等查验机构的作用,以多式联运为基础建立口岸通道,形成立体口岸货运网络;陶瓷、烟花、化工等其它特殊商品物流。
     (四)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积极推进我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按照国家制订的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我省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省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推动我省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各设区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
     (五)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推行托盘化单元装载运输方式,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运输。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等系统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广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订货系统(EOS)、客户关系管理(CRM)、物流信息系统(LMS)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实现物流的信息化。
     (六)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
    根据国家制定的物流标准,加快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的推广,鼓励我省企业和有关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四、重点工程
    (一)多式联运与转运设施工程。
    要进一步依托现有交通运输设施,促进多式联运通道与多式联运转运设施有机结合。到2011年,在现有6条多式联运通道,即南昌-深圳铁运线路、南昌-厦门铁运线路、南昌-上海铁运线路、赣州-厦门铁运线路、赣州-深圳铁运线路、南昌-上海水运线路基础上,新开多式联运口岸通道5条,分别是赣州、抚州、鹰潭、新余-九江城西港水运口岸通道,南昌铁路口岸-抚州-福州港通道,萍乡(万载)-九江(南昌)-上海烟花爆竹运输通道,宜春-黄埔铁路口岸物流通道,九江水运口岸-上海、赣州-香港农副产品口岸绿色通道。
    到2011年,在现有8个口岸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即南昌南站铁路口岸作业区、赣州东站口岸作业区、赣州经济开发区公路口岸作业区、新余铁路货场口岸作业区、南昌白水湖国际集装箱码头口岸作业区、南昌物流保税区(B)、九江水运口岸、南昌航空口岸基础上,新建多式联运转运设施13个,分别是:萍乡上栗县烟花爆竹物流中心、宜春万载县烟花爆竹物流中心、九江城西港区与京九铁路相接的进港铁路、九江城西港物流基地冷链中心、九江水运口岸化工仓储中心、南昌昌北铁路物流园、赣州南站铁路物流园区、宜春(高安)建陶物流园区、鹰潭国际集装箱码头、抚州铁路物流园区、宜春市铁路口岸物流园区、江西电子口岸二期工程、国际集装箱调配电子信息服务中心。
     (二)物流园区工程。
    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以及不同区域物流需求,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重点建设一批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具有不同功能的物流中心、专业化配送中心。培育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创建知名物流服务品牌。加快建设不同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以及服务于规划区内产业配套的综合性、专业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建设应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充分发挥铁路等运输优势,综合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重点项目见下表:

物流区域 区域范围 建设项目
南昌物流区域 包括南昌地区各县区,并辐射周边丰城、高安、樟树、永修等部分市县 昌北国际航空物流园、南昌保税物流中心、江西冶电能源物流配送中心、供储物流中心、昌南物流中心、高安建筑陶瓷物流园、樟树医药化工物流园
赣北物流区域 以九江为中心,包括景德镇在内,辐射赣北地区各市县 九江城西港区物流中心、景德镇物流中心、赣西北物流中心、景德镇陶瓷物流园
赣南物流区域 以赣州为中心,包括吉安,辐射赣中南各市县 赣州综合物流园、赣州华亿通物流园、龙南物流园、吉安新干县物流中心、峡江县物流中心
赣东物流区域 以鹰潭、上饶为主,包括抚州,辐射赣东北各市县 鹰潭国际物流中心、鹰潭铜拆解园、上饶国际物流中心、上饶新华龙物流园、抚州物流中心、东乡县物流中心
赣西物流区域 以新余、宜春为主,依托萍乡,辐射赣西各市县 新余钢铁物流中心、新余天润物流中心、宜春市物流园区、赣西物流园、达金物流中心

     (三)城市配送工程。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在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布局中,优先支持城市商贸服务产业物流项目的投资项目,按规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有较强辐射能力、具备相应层次功能的城市商贸服务产业物流项目。鼓励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适应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支持城市大型连锁企业加强内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特别是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结合商品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的改组、改造,鼓励其延伸物流、加工、配送服务功能。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项目,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提高配送的专业化水平,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加快改造重点城市和交通枢纽的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增强其加工配送等服务功能。鼓励餐饮龙头企业发展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推进早餐经营规模化、规范化。
     (四)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
    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大宗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贸易与物流方式的创新。鼓励大型流通企业与品牌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发展总经销、总代理等现代贸易方式;支持流通企业发展销售和物流网络。鼓励发展直达供货、加工配送等物流方式,减少仓储运输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在省内重点产业集聚地和交通枢纽,新建和改造大宗商品展示订货中心、批发采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强大宗商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仓库、货场、铁路专用线、加工机械、装卸设备和运输车辆等。
    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加快建设农资连锁经营、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农副产品流通三大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构建连接城乡、双向流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全面构建以大型龙头企业为骨干、区域性配送中心为支撑、遍布乡村的放心店为终端的流通服务网络。新建和改造一批物流中心、专业市场、连锁网点,组建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发展县域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和乡镇超市、村级农家店,用足用好“农超对接”、“家电下乡”等利好政策,拓展经营领域,着力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五)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
    重点发展建材、化工电子、服装纺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使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城镇体系、生态环保等更趋合理化。以建设出口加工区为龙头,加快建设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形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工业、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石化工业等产业聚集区、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引导生产与流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方式。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模式与技术将企业的物流资产、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实现原料采购、运输、仓储等一体化运作,创新物流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六)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
    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要遵循标准化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标准体系的应有特征和属性,建立与国际先进的物流标准体系接轨的,适合我省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物流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适用性强、涵盖面广的物流标准体系,协调、规范涉及物流的生产活动、技术设施、管理规范、服务质量。加大对我省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制定物流管理和服务相关标准,密切关注国内外物流标准化发展趋势,注重最新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标准化。
     (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和重要标志。构筑全省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物流信息中心、信息交换中心和信息安全中心。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分两级建设,其中,省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功能是实现省内各市区、各大型物流企业、政府各部门及省际间、省与国际间的物流信息对接,对物流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地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市本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其功能主要提供本地区、本园区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服务,同时向省级平台开放,供全社会共享。
     (八)物流科技攻关工程。
    组织和引导我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参与国家物流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项目。重点支持企业从事货物跟踪定位、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公关,提高物流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有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的企业,政府适当予以奖励。为适应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鼓励我省相关高校启动物联网的前瞻性研究性工作,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我省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九)应急物流工程。
    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建立应急物流。建立并完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制订并优化应急管理行动流程;制订并完善应急管理法规体系;搭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建立应急物流体系。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各级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资源整合、产业布局和跨行政区域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规划实施。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分工,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明确政策措施的实施范围和进度,并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实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目标。重视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全社会合力推进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
     (二)制订扶持政策。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重点物流项目库,对重点项目建设在中央投资配套和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
     (三)培育物流体系。
    遵循物流一体化运作的规律,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分割,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修订或废除过时政策法规;加大物流市场整治和监管,避免无序竞争;规范针对物流企业的各种收费,整顿道路运输收费站点,对物流服务价格实行宏观指导,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促进国际物流发展。
     (四)增加物流投入。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策引导,外引内联,鼓励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尤其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物流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物流企业。鼓励我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对资产质量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支持鼓励上市募集资金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对效益好,有市场前景的物流项目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重点支持。
     (五)统一物流标准。
    做好物流标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建立适应我省企业评估的标准体系。制订能够衡量各种运输工具、包装容器、集装箱、仓储等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技术标准。统一在包装、运输、装卸、储存等作业环节的地方标准,形成一套地方通行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统计部门应高度重视全省物流统计工作,积极配合省物流主管部门进行社会物流统计,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六)培养物流人才。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各种人才。要采取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市场急需人才。发挥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优势,开展多层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面向国内外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加快全省物流企业技术更新和管理创新,同时,开展并规范物流职业资质认证工作。
   
    附件: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分工方案
  
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分工方案 
    一、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一)鼓励生产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在改造物流流程的基础上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由省工信委、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二)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鼓励商贸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由省商务厅、省发改委会同省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负责。
    (三)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由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四)发展农产品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日常消费品的统一配送,推动建立农村物流体系。由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省邮政管理局、省粮食局负责。
    (五)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特种货物、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由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民航江西监管局、省发改委、省工信委、南昌海关、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粮食局负责。
    (六)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企业竞争力。实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由省发改委会同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等有关部门负责。
     二、加快企业兼并重组
    (七)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由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科技厅负责。
    (八)加大国家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商务厅、江西银监局负责。
     三、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九)加强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物流体系。实施能源、矿产品物流工程。由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工信委、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商务厅负责。
    (十)加快发展粮食、棉花现代物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施大宗农产品和农村物流工程。由省发改委会同南昌铁路局、省农业厅、省质监局、省粮食局、省供销社负责。
    (十一)提高食品、食盐、烟草和出版物等的物流配送效率。实施城市配送工程。由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烟草专卖局、省邮政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局负责。
    (十二)逐步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由省卫生厅、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十三)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规范化学危险品物流的安全管理。由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农业厅、省质监局、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社负责。
    (十四)推动汽车和零配件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汽车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由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商务厅负责。
    (十五)加快发展产品与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由省商务厅会同省发改委、省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负责。
    (十六)鼓励邮政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快递物流体系。由省邮政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南昌海关、民航江西监管局、省发改委负责。
    (十七)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应急物流工程。由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四、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
    (十八)加快发展铁海联运,逐步建成一批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大型国际物流港,并不断增强其配套功能。由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南昌海关、省商务厅、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
    (十九)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提高通关效率。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推进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和保税监管场所建设,建立新型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积极促进口岸物流向内地物流节点城市顺畅延伸。由省商务厅会同南昌海关、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质监局负责。
     五、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二十)发展五大物流区域,建设物流出省通道,优化物流业区域布局。由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
    (二十一)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发展多式联运,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实施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由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会同南昌铁路局、省科技厅、民航江西监管局、省能源局负责。
    (二十二)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合理规划、改造和建设配送中心。实施物流园区工程。由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南昌海关、民航江西监管局、省粮食局负责。
     七、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
    (二十三)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由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南昌海关、省商务厅负责。
    (二十四)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由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质监局、省交通运输厅、南昌海关、省商务厅负责。
    (二十五)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公路、航空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实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由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南昌铁路局、省工信委、省质监局、南昌海关、省商务厅、民航江西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省粮食局负责。
    (二十六)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各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由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南昌铁路局、省质监局负责。
     八、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
    (二十七)加快我省有关物流地方标准的制定,加强物流信息化标准工作。由省质监局、省发改委、省科技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粮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二十八)加快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的推广。实施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由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质监局负责。
     九、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和应用
    (二十九)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运输。由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公安厅、省科技厅、南昌铁路局、省公安厅、省发改委负责。
    (三十)推广物品编码体系,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加大对RFID和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标准的研发和应用的投入。由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质监局负责。
    (三十一)积极开发和利用运输领域新技术,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由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质监局负责。
    (三十二)加强物流技术装备的研发与生产,鼓励企业采用专用物流技术装备。由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发改委负责。
     十、加强组织和协调
    (三十三)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发挥全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的作用。由省发改委负责。
     十一、改革物流管理体制
    (三十四)继续深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货代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建立物流综合管理体系。由省发改委会同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商务厅、民航江西监管局、省工信委、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负责。
    (三十五)规范运输、货代等行业的管理,促进物流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完善对物流企业的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其中规范运输行业的管理由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负责;规范货代行业的管理由省商务厅负责;完善对物流企业的交通安全监管机制由省公安厅负责,省工商局、南昌海关、省邮政管理局配合。
    (三十六)打破行业垄断,消除地区封锁,依法制止和查处滥用行政权力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的行为,加强监管,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强化物流环节质量安全管理。由省工商局、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公安厅、省发改委负责。
     十二、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
    (三十七)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由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农业厅、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江西银监局、民航江西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负责。
    (三十八)研究制定系统的物流产业政策,完善法规体系。由省发改委会同省工信委等有关部门负责。
     十三、制订落实专项规划
    (三十九)制订粮食、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等专项规划。由省发改委会同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负责。
    (四十)制订煤炭、油气等能源专项规划。由省能源局负责。
    (四十一)制订应急物流专项规划。由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四十二)制订商贸物流专项规划。由省商务厅会同省发改委、省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负责。
    (四十三)制定物流标准专项规划。由省质监局会同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负责。
     十四、多渠道增加投入
    (四十四)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由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监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四十五)鼓励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股票上市筹集建设资金。由江西证监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四十六)鼓励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由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四十七)加快实施物流业重点工程,对涉及全省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安排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给予支持。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十五、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四十八)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物流统计基础工作,贯彻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由省统计局会同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负责。
     十六、继续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四十九)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和区域物流合作,推动物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国内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物流“软环境”建设。由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南昌海关会同省能源局等部门负责。
    (五十)建立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做好物流业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相关配合工作。由省发改委、省商务厅会同省工商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信委等部门负责。
     十七、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五十一)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开展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负责。
     十八、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五十二)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由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负责。
     十九、建立保障《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
    (五十三)建立由省发改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一名厅级干部为成员,一名处级干部为联络员,负责沟通情况,协调《规划》落实过程中的事宜。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关于物流园 | 物流资讯 | 物流交易中心 | 配套服务 | 客服中心 |
    版权所有 • 江西鄱阳湖现代物流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7501481号
    联系电话:0793-6719688 传真:0793-62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