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很多地方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质量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省份产业单一企业多、核心企业少,能整合上下游产业产品的企业更少。从提高竞争力和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角度看,产业竞争今后将主要呈现出由单个企业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的趋势。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工业生产领域上规模、上产值,带来的效益可能并不高。但如果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区域物流与地方产业的协同互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而且对带动产业升级非常有利。 因此,发展区域物流协同、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将是地方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突破地方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 区域物流协同则意味着充分利用物流发展的区域特征,使物流活动符合所在经济区域的经济、社会等环境条件,最大程度地实现区域内物流的合理组织,从而满足统一协调区域内物流活动、保障效率的需要。这也是区域物流系统构建和研究的目标所在。 随着物流业发展日益综合化,区域性物流系统协同运作已经被各地区政府所重视,物流已成为实现区域(国家或地区)经济战略的重要环节。从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到国内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案例中均可发现,越来越多经济区域已经意识到协同缺失化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损耗,正逐步着手构建适应整个经济区域的物流一体化系统。区域物流的协同化实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近日,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地方产业链的区域物流协同模式创新与对策研究》报告提出了,“推动区域物流与地方其他产业集群联动,提升地方产业集群联动竞争力,提高区域物流效率,实现地方产业经济和区域物流共同发展”的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战略目标。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4万公里,生产用码头泊位3万多个,拥有民用机场175个。我国近十年来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为发展区域物流协同、促进地方产业升级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同时,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技术设备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这些也使有效实施区域物流协同成为了可能。 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总体路径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地方产业调整,逐渐实现地方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进一步促使地方产业集聚、推动地方产业链的形成与扩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区域物流政策的规划实施,逐渐实现区域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区域物流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增加、区域物流集群的高效整合,从而促进区域物流发展。 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区域物流与地方经济要素之间,始终进行协同互动是关键。 立足于区域角度的物流系统能更为有效地保证企业、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区域物流协同化运作,才能使区域内物流合理组织,从而保证企业、产业、区域物流活动的有效性及协调性,保障各供应链顺利、有效地实施。协同化已经成为区域内物流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常玉峰) Tags:鄱阳湖,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