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西鄱阳湖现代物流园 >> 物流资讯 >> 文件资料 >> 正文
中国信息化进程:“十二五”如何挺进高端
『 新闻来源:网络 』 『 更新时间:2010-9-15 』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国信息化应用开始步入快车道,发展速度超过预期,已经由一个信息化的中低水平国家发展成为信息化的中等水平国家。”在6月下旬召开的“2010年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上,国务院参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曲维枝对多年来的中国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新的评断。

    同期发布的《中国信息化进程》一书也对2020年中国信息化的未来前景做出了全新的展望:202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将大幅提升,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届时,中国信息化水平与国外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从目前的10年左右缩短到2~3年,不少指标将达到或者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各种世界组织和机构的信息化排名将从目前50~70名进入全球前30名;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将开始步入初级信息社会。

    “我国的信息化将在未来十年开始一个新的长征。”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这个长征的主要特征就是推动中国信息化向高端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和现代化服务。

    2010年,将是新的信息化十年长征的重要起点,同时它也是制定“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战略的关键时期。如何真正做好“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如何推动信息化向高端挺进、如何抓住新技术、新产业的机遇,都将成为每个领导者十分关切的话题。

把脉信息化演进趋势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确实给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者、执行者更多的选择与手段,但潜在的风险在于一旦把握不住信息化演进的本质趋势,为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名词所“迷惑”,盲目跟进,将很难达到预设的发展目标。

    周宏仁副主任表示,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发展,存在着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等三大特征。

    所谓“泛在化”,是指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由最初在一个个的单位(点)内进行,扩展到在区域或者全球范围内部署传感器、控制器和信息系统;所谓“可视化”,是指电信技术早期追求的在全球任何角落都能“听得见”向“看得见”推进;所谓“智能化”,是指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数学模型和算法,实现对目标、对象的智能化控制。

    把握了这三大特征,便可以对目前流行的一些主要技术趋势——包括宽带化、移动化、物联网、泛在计算、智能物理系统、云计算、高端计算、智慧地球等,做出更为确切的把握。

    在宽带化方面,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均提出了各自的宽带战略,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均将100Mbps的宽带接入作为目标。例如,美国《国家宽带计划》的目标是至少有1亿家庭实现下行大于100Mbps上行大于50Mbps的宽带接入,而韩国在2012年前将在全国建设“IT大运河”,有线网最高传输速度将会达到1Gbps,无线网平均传输速度为10Mbps。由此来看,宽带化正大步向前迈进,而中国的宽带计划亦应迎头赶上。

    在移动化方面,目前全球移动用户超过100%的国家已有很多,如立陶宛(148.4%)、俄国(146.8%)、德国(130.1%)、英国(122.9%)等,我国目前为58.8%,印度为50.9%,美国为(91.0%)。相比之下,我国尚有巨大发展空间。“将来,用手机上网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一定多于固定互联网用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表示,“十二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另外,邬贺铨还分析了物联网演进的三个阶段,即由1998年提出时以“标示”为特征,到2005年以“互联”为特征,而如今物联网将以“智能服务”作为主要特征。物联网的推进将使得诸多行业迎来新的重大变革,比如在建筑物中安装2万个传感器并使用IPv6连网节约运行能耗30%,而在智能电网中,使用智能电表、传感器改善电力使用效率及适应风电、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电网开发。

    尽管物联网前景广阔,但周宏仁认为,目前物联网发展中还需要清醒认识两点:一是无论就全球、国家、或地区而言,物联网都不会是一张网,而是很多个网;二是物联网的发展一定是任务、功能和应用驱动的,而不是技术驱动。“发展物联网的关键是找到什么是核心的、紧迫的应用项目。有了应用需求,才有发展。”周宏仁表示。

挑战与应对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信息化所要面临的环境与挑战比预想中要更加严峻和复杂。

    在国际环境方面,工信部推进司副司长秦海分析了五个关键影响因素:一是经济危机使得世界经济“伤痕累累”,而且不少国家受的是“内伤”,经济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的升温;二是“智慧地球”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对于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注,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的提高,改变了传统的资源观念,而地球将是下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基础设施;三是目前的技术革命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产业、经济层面的革命,更意味着人类必须通过信息传递来频繁互动,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和网络,将使得人对技术的适应能力更加强大;四是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政府将更多强调经济调控的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配合,来度过此次经济危机;五是国际社会对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投资与日俱增,在经济回暖的过程中,信息化将成为全面、广义、动态的重要资源和调整手段。

    在国内方面,环境正在发生着两个突出的变化。首先,201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38万亿,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体,人均GDP将达到3800美元,从而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意味着原先拼资源、低劳动力、低土地成本的竞争策略已经走到了尽头。其次,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亟需扭转,中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已经由外力迫使转为内力驱动,不升级、不转型将只好“死掉”。秦海还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会进入城市化第三波,它是以都市带和产业聚集区为重点,而产业集聚将是中国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依托。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周子学也表示,目前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46.8%的份额也已经接近极限。同时,工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在弱化。“‘十二五’期间的政策重点,一是掌握逐步退出应对危机的政策,同时加大对于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培育力度,这将是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方向;二是继续扩大内需,包括增加个人收入、提高社保能力、培育新的市场、加速城市化等。”周子学表示。

    秦海表示,“十二五”期间,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要进行深刻变革。例如,在经济调节方面,需要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轮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社保、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将被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要实现从一个“舵手”政府到“划浆”政府的服务转变。

    此外,一个更为现实的任务在于政府需要提高制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能力。“国家和地方的许多规划,包括信息化规划,基本上都是只讲目标,即‘要什么’,但是,并没有认真地研究目标将如何实现,没有产出和行动的分析和设计。”周宏仁表示,目前政府规划需要改革传统的规划制定的思想方法,更多借鉴“目标—产出—行动”的工程学方法。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关于物流园 | 物流资讯 | 物流交易中心 | 配套服务 | 客服中心 |
    版权所有 • 江西鄱阳湖现代物流园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7501481号
    联系电话:0793-6719688 传真:0793-6218688